《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远生遗著》的美学特质——我国第一部报刊通

 
来源: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1915年12月25日晚6时左右,美国旧金山中国城的一家酒楼内,有“报界之奇才”“新闻通讯奠基人”之称的黄远生,被国民党暗杀,血溅异国,时年不满31岁。 黄远生遇难后,其挚友林志钧即苦心搜集遗文,择其尤关政治、文艺及思想问题者,编为《远生遗著》四卷,由商务印书馆于1920年6月发行初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和80年代又先后印行五版。《远生遗著》约四十余万字, 收集黄远生文章200余篇,是黄远生一生新闻实践的结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报刊通讯集。自《远生遗著》诞生九十余载,有关其的研究是丰富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对该书作美学上分析的专门论文或著作寥寥无几。从美学角度重新解读、品味《远生遗著》,我们不仅能够获得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信息,而且能够感受其处处闪耀着美的光辉,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真实美 美,作为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它是一种真实性存在。“真”是美学的基础,也是新闻的基石。黄远生作为第一位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以自己的新闻实践改变了中国近代早期报刊以政论为主体的发展轨道。黄远生遇事善于独立思考,随时随地进行采访,千方百计搜集第一手材料,他在《本报之新生命》中写道:“凡一问题必期与此问题有关系之人,一一发抒其所信,以本报为共同辩论之机关,又力求各种方面最有关系人士,各将其所处方面之真见灼闻彙为报告,以本报为一供给参考材料之实库,吾人深信发挥真理阐扬幽隐之道在是。”他强调新闻报道“当一面求其精确,一面求其系统”;报章文字,决不许“逞臆悬谈,腾其口说”伤害好人,损害国家。他的通讯就是其新闻理想的实践产物,体现了新闻冷峻的真实美。 1.纷乱政局的客观报道 《远生遗著》中《最近之秘密政闻》《政界小风潮零记》《最近之大势》等四十余篇通讯客观报道了民国初年政党林立、政局混乱的现状。例如,他在《铸党论》中指出国家处于“水深火热危机一发之秋”,而“今者党之问题,可谓波靡全国矣”。文章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各党派人士只顾自身利益而无视党争给国家带来的危害。文中黄远生说:“自问发愿作此文时,胸中眼底无冤无亲,披肝沥血,冀吾国人之一悟,区区此诚,天日可鉴也。”可见其已自觉履行了记者客观公正报道事实的职责。 2.大借款的真相揭示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办理善后改革为名,以国家领土主权作抵押向六国银行团进行数额巨大的借款活动。黄远生从借款谈判开始,对其过程进行了系统报道,先后共发表《大借款波折详记》《借款交涉之七零八落》《最后借款之命运》等18篇通讯。例如,他在《大借款内脉之剖析》中详细叙述了巴黎会议的由来、情状及内容,揭露了巴黎会议实为调和英美德法四国的经济利益和日俄二国的政治利益冲突而召开的分赃会议。黄远生用手中的笔对民国初年的风云人物,党争政争,财政、司法、交通、教育、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都作了客观记录。《远生遗著》中所报道的事件本身并不美,但作者追求真实的品质美,以及作品内容所体现出来的意义美,才是其美之所在,才是最具价值与分量的美。 情感美 李泽厚先生曾指出,“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这种统一就是美的根源”。“善”体现了“美”的社会性,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念。新闻的善亦是如此,是从业者道德素养的体现。作为清末进士的黄远生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拥有“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理性道德情操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刚强伟大人格。所以,在他的记者生涯中不仅仅重视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同时更加重视承担作为一名中国人的义务、良心和责任。黄远生总是爱憎分明地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其报道中,体现了美学观点在其新闻报道中的完美融合。 1.抨击官僚 黄远生认为报刊应指斥权贵,“主持正论公理,以廓清腐秽”。《个人势力与国家权力之别》中怒斥“今吾国内外各奋其私,各狥其党,干法犯禁,惟所欲为,欺弱凌寡,惟力是视,更从何处得见有国家权力者?”《忏悔录》中再次对官僚进行猛烈抨击,“官僚不外三种:曰盗,曰丐,曰流氓”。 2.同情民众 黄远生认为报刊的使命是“为民生社会请命”,喊出民众的呼声。《政海之一勺》中他替民发声:“四万万同胞果犯何罪,而一付诸四大政党六百议员之手,任其烹割屠戮而莫敢一呼。”面对帝国主义列强对国人的残暴行径,黄远生甚至发出了“造予者之上帝,若使予者为非洲之牛马,美洲之鸡狗,此各国固欢迎而养豢之,哀哉人乎,哀哉人乎!”的呼号。 3.直言快语 黄远生忧国忧民,直言快语。对于各报登载的黄兴与袁世凯争总统之事,黄远生在《争总统说》中直言:“正不妨明揭旗帜,公开演说,以其所信之政策,求国民之同意,被举者安然而代之,不被举者安然而去其位。” 《我看都没要紧》中明确立场:“那(哪)党多数,那(哪)党少数,宪法起草机关是另设抑不另设,上海欢迎国会团解散不解散我看都没有什么要紧,以此等所争持者,或于时势上有万不成立者,或其有无于实际上与国家利害无关系故也。” 《远生遗著》中对当局凶恶嘴脸的揭露,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痛恨、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等,各种感情在文中自然流露,形成了触动人心的情感美。品读时,不仅能感受到其强烈而鲜明的情感,更能感受到其高尚的人格之美。 新颖美 美感具有审美疲劳的特性。新闻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要及时报道新事物,挖掘新角度,创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满足人们求新求奇的审美需求。 1.时效性强 黄远生非常重视新闻的时效性,他曾因“战事既起,百政停滞”而致使其“有统系之通信,不能不迟至今日也”而在《最近之北京》的开篇即先向读者谢罪。《远生遗著》中的很多文章都迅速、及时地报道了当时社会上的重大事件。为在中国攫取利益,日本帝国主义于1915年1月18日(即民国四年阴历腊月初四)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自民国四年四月十二日至五月八日,黄远生进行过十多次连续报道,从“二十一条”无理要求的具体内容,日本政府的步步紧逼,袁世凯政府妥协退让的态度,日方报纸的舆论,谈判中的各种新动向,他都及时报道,使人民了解事件真相。四年后,“五四运动”爆发,这和那些像黄远生一样有热烈的爱国心、有正义感的新闻记者及时把事实真相报告给民众,是有直接关系的。 2.独特的视角 《外交部之厨子》是间接描写官场黑暗,讽刺官僚而显示黄远生独特构思立意的作品。文中通过余姓厨子的个人经历,从另一个侧面揭露了官场的腐败。此厨子在前清“声势浩大,家产宏富”,“运动力之大,乃至能力回西太后之意,与中外赫赫之李鸿章对抗”。该文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从侧面间接去表现,运用暗喻的方法,反而更能表现出作品的思想与意境。黄远生采用随见随听、随感随议的方法,写来不拘一格。如民国四年四月七日的《新闻日记》中描写外国侵略者在租界的凶残一幕:“一日大雨,洋夫妇分坐两洋车,另以一车载其所爱之狗,车覆狗头碎,洋夫妇扼车夫项乱鞭之,车夫死于鞭下。夫妇洋洋抱病狗而去。”这记录的是一件在路途上遇到的事情,黄远生的短短几句话,便将侵略者的残暴、国民贱不如狗的悲惨命运表现得淋漓尽致。 3.创新的形式 美是自由的形式。无论在现实生活或新闻实践中,自由的形式才是美的创造或美的境界。黄远生创造了一种新的报刊文体即“远生通讯”,始于1912年初《申报》上以“远生”署名的“北京通信”专栏,驰名中外,影响很大。“远生通讯”和政论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方法,迅速、具体、生动形象、准确地反映人物和事件。黄流沙曾说:“我国报纸之有通讯,实以黄远生为始。”《远生遗著》四卷,占总篇数四分之三是通讯作品。除了记述体外,黄远生还创造性地运用了漫谈体、书信体、日记体等多种形式,使其通讯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远生遗著》中及时报道的新鲜内容、精心选择的独特视角、大胆革新的写作形式,都使人在品读作品时有耳目一新的美感。 语言美 英国作家王尔德明确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父母”,语言不仅仅是表现思想情感的媒介,它本身就是美的体现。黄远生具有优秀新闻记者的才华,他的通讯是用当时认为颇为通俗的半文半白的语言写成的,仅看《远生遗著》中的标题,就使人感到新鲜、有趣、别具一格,如《乔装打扮之内阁》《虎头蛇尾之国税厅》《闷葫芦之政局》《无理想无解决无希望之政治》《大珠小珠之政事堂》等。 黄远生组织文字能力极强,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把一些丛杂的议论和谈话用通俗、浅显的方式写出,在读者心中唤起生动的形象,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 例如:《一年以来政局之真相》中,“国家犹舞台,政治乃犹演剧。今一国之中,盖有嗜历史剧(旧剧)者,有嗜社会剧(新剧)者,于社会剧之中,有嗜理想主义之剧者,有嗜实写主义之剧者,于是新旧剧派,各得炫示其角色技艺,以相为进退于舞台之中,视客之所嗜好,以为兴衰。”以各剧的舞台之争来比喻当时各政治派别间的政争。 又如:《蝉曳残声过别枝之弹劾案》中将“外国凡议会中有一弹劾案出现,则全国为之沸腾”与“吾国今日,乃视为一种寻常茶饭,淡漠置之”进行对比,揭示出政界法律已失去其权威的现实。 从某种意义上说,修辞作为一种艺术方法运用于人类的语言中,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富有美感,在新闻写作中也不例外。《远生遗著》对此作了最好的演绎,其生动形象的语言,给人极大的美感。 1915年12月25日晚6时左右,美国旧金山中国城的一家酒楼内,有“报界之奇才”“新闻通讯奠基人”之称的黄远生,被国民党暗杀,血溅异国,时年不满31岁。 黄远生遇难后,其挚友林志钧即苦心搜集遗文,择其尤关政治、文艺及思想问题者,编为《远生遗著》四卷,由商务印书馆于1920年6月发行初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和80年代又先后印行五版。《远生遗著》约四十余万字, 收集黄远生文章200余篇,是黄远生一生新闻实践的结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报刊通讯集。自《远生遗著》诞生九十余载,有关其的研究是丰富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对该书作美学上分析的专门论文或著作寥寥无几。从美学角度重新解读、品味《远生遗著》,我们不仅能够获得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信息,而且能够感受其处处闪耀着美的光辉,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真实美 美,作为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它是一种真实性存在。“真”是美学的基础,也是新闻的基石。黄远生作为第一位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以自己的新闻实践改变了中国近代早期报刊以政论为主体的发展轨道。黄远生遇事善于独立思考,随时随地进行采访,千方百计搜集第一手材料,他在《本报之新生命》中写道:“凡一问题必期与此问题有关系之人,一一发抒其所信,以本报为共同辩论之机关,又力求各种方面最有关系人士,各将其所处方面之真见灼闻彙为报告,以本报为一供给参考材料之实库,吾人深信发挥真理阐扬幽隐之道在是。”他强调新闻报道“当一面求其精确,一面求其系统”;报章文字,决不许“逞臆悬谈,腾其口说”伤害好人,损害国家。他的通讯就是其新闻理想的实践产物,体现了新闻冷峻的真实美。 1.纷乱政局的客观报道 《远生遗著》中《最近之秘密政闻》《政界小风潮零记》《最近之大势》等四十余篇通讯客观报道了民国初年政党林立、政局混乱的现状。例如,他在《铸党论》中指出国家处于“水深火热危机一发之秋”,而“今者党之问题,可谓波靡全国矣”。文章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各党派人士只顾自身利益而无视党争给国家带来的危害。文中黄远生说:“自问发愿作此文时,胸中眼底无冤无亲,披肝沥血,冀吾国人之一悟,区区此诚,天日可鉴也。”可见其已自觉履行了记者客观公正报道事实的职责。 2.大借款的真相揭示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办理善后改革为名,以国家领土主权作抵押向六国银行团进行数额巨大的借款活动。黄远生从借款谈判开始,对其过程进行了系统报道,先后共发表《大借款波折详记》《借款交涉之七零八落》《最后借款之命运》等18篇通讯。例如,他在《大借款内脉之剖析》中详细叙述了巴黎会议的由来、情状及内容,揭露了巴黎会议实为调和英美德法四国的经济利益和日俄二国的政治利益冲突而召开的分赃会议。黄远生用手中的笔对民国初年的风云人物,党争政争,财政、司法、交通、教育、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都作了客观记录。《远生遗著》中所报道的事件本身并不美,但作者追求真实的品质美,以及作品内容所体现出来的意义美,才是其美之所在,才是最具价值与分量的美。 情感美 李泽厚先生曾指出,“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这种统一就是美的根源”。“善”体现了“美”的社会性,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念。新闻的善亦是如此,是从业者道德素养的体现。作为清末进士的黄远生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拥有“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理性道德情操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刚强伟大人格。所以,在他的记者生涯中不仅仅重视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同时更加重视承担作为一名中国人的义务、良心和责任。黄远生总是爱憎分明地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其报道中,体现了美学观点在其新闻报道中的完美融合。 1.抨击官僚 黄远生认为报刊应指斥权贵,“主持正论公理,以廓清腐秽”。《个人势力与国家权力之别》中怒斥“今吾国内外各奋其私,各狥其党,干法犯禁,惟所欲为,欺弱凌寡,惟力是视,更从何处得见有国家权力者?”《忏悔录》中再次对官僚进行猛烈抨击,“官僚不外三种:曰盗,曰丐,曰流氓”。 2.同情民众 黄远生认为报刊的使命是“为民生社会请命”,喊出民众的呼声。《政海之一勺》中他替民发声:“四万万同胞果犯何罪,而一付诸四大政党六百议员之手,任其烹割屠戮而莫敢一呼。”面对帝国主义列强对国人的残暴行径,黄远生甚至发出了“造予者之上帝,若使予者为非洲之牛马,美洲之鸡狗,此各国固欢迎而养豢之,哀哉人乎,哀哉人乎!”的呼号。 3.直言快语 黄远生忧国忧民,直言快语。对于各报登载的黄兴与袁世凯争总统之事,黄远生在《争总统说》中直言:“正不妨明揭旗帜,公开演说,以其所信之政策,求国民之同意,被举者安然而代之,不被举者安然而去其位。” 《我看都没要紧》中明确立场:“那(哪)党多数,那(哪)党少数,宪法起草机关是另设抑不另设,上海欢迎国会团解散不解散我看都没有什么要紧,以此等所争持者,或于时势上有万不成立者,或其有无于实际上与国家利害无关系故也。” 《远生遗著》中对当局凶恶嘴脸的揭露,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痛恨、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等,各种感情在文中自然流露,形成了触动人心的情感美。品读时,不仅能感受到其强烈而鲜明的情感,更能感受到其高尚的人格之美。 新颖美 美感具有审美疲劳的特性。新闻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要及时报道新事物,挖掘新角度,创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满足人们求新求奇的审美需求。 1.时效性强 黄远生非常重视新闻的时效性,他曾因“战事既起,百政停滞”而致使其“有统系之通信,不能不迟至今日也”而在《最近之北京》的开篇即先向读者谢罪。《远生遗著》中的很多文章都迅速、及时地报道了当时社会上的重大事件。为在中国攫取利益,日本帝国主义于1915年1月18日(即民国四年阴历腊月初四)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自民国四年四月十二日至五月八日,黄远生进行过十多次连续报道,从“二十一条”无理要求的具体内容,日本政府的步步紧逼,袁世凯政府妥协退让的态度,日方报纸的舆论,谈判中的各种新动向,他都及时报道,使人民了解事件真相。四年后,“五四运动”爆发,这和那些像黄远生一样有热烈的爱国心、有正义感的新闻记者及时把事实真相报告给民众,是有直接关系的。 2.独特的视角 《外交部之厨子》是间接描写官场黑暗,讽刺官僚而显示黄远生独特构思立意的作品。文中通过余姓厨子的个人经历,从另一个侧面揭露了官场的腐败。此厨子在前清“声势浩大,家产宏富”,“运动力之大,乃至能力回西太后之意,与中外赫赫之李鸿章对抗”。该文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从侧面间接去表现,运用暗喻的方法,反而更能表现出作品的思想与意境。黄远生采用随见随听、随感随议的方法,写来不拘一格。如民国四年四月七日的《新闻日记》中描写外国侵略者在租界的凶残一幕:“一日大雨,洋夫妇分坐两洋车,另以一车载其所爱之狗,车覆狗头碎,洋夫妇扼车夫项乱鞭之,车夫死于鞭下。夫妇洋洋抱病狗而去。”这记录的是一件在路途上遇到的事情,黄远生的短短几句话,便将侵略者的残暴、国民贱不如狗的悲惨命运表现得淋漓尽致。 3.创新的形式 美是自由的形式。无论在现实生活或新闻实践中,自由的形式才是美的创造或美的境界。黄远生创造了一种新的报刊文体即“远生通讯”,始于1912年初《申报》上以“远生”署名的“北京通信”专栏,驰名中外,影响很大。“远生通讯”和政论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方法,迅速、具体、生动形象、准确地反映人物和事件。黄流沙曾说:“我国报纸之有通讯,实以黄远生为始。”《远生遗著》四卷,占总篇数四分之三是通讯作品。除了记述体外,黄远生还创造性地运用了漫谈体、书信体、日记体等多种形式,使其通讯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远生遗著》中及时报道的新鲜内容、精心选择的独特视角、大胆革新的写作形式,都使人在品读作品时有耳目一新的美感。 语言美 英国作家王尔德明确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父母”,语言不仅仅是表现思想情感的媒介,它本身就是美的体现。黄远生具有优秀新闻记者的才华,他的通讯是用当时认为颇为通俗的半文半白的语言写成的,仅看《远生遗著》中的标题,就使人感到新鲜、有趣、别具一格,如《乔装打扮之内阁》《虎头蛇尾之国税厅》《闷葫芦之政局》《无理想无解决无希望之政治》《大珠小珠之政事堂》等。 黄远生组织文字能力极强,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把一些丛杂的议论和谈话用通俗、浅显的方式写出,在读者心中唤起生动的形象,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 例如:《一年以来政局之真相》中,“国家犹舞台,政治乃犹演剧。今一国之中,盖有嗜历史剧(旧剧)者,有嗜社会剧(新剧)者,于社会剧之中,有嗜理想主义之剧者,有嗜实写主义之剧者,于是新旧剧派,各得炫示其角色技艺,以相为进退于舞台之中,视客之所嗜好,以为兴衰。”以各剧的舞台之争来比喻当时各政治派别间的政争。 又如:《蝉曳残声过别枝之弹劾案》中将“外国凡议会中有一弹劾案出现,则全国为之沸腾”与“吾国今日,乃视为一种寻常茶饭,淡漠置之”进行对比,揭示出政界法律已失去其权威的现实。 从某种意义上说,修辞作为一种艺术方法运用于人类的语言中,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富有美感,在新闻写作中也不例外。《远生遗著》对此作了最好的演绎,其生动形象的语言,给人极大的美感。

文章来源: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网址: http://zgcxqyws.400nongye.com/lunwen/itemid-9270.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农业经济论文_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饲料企业财务绩效管理评价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